发挥自然资源政策优势 推动“两山”高质量转化
本刊编委 石吉金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两山”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已成为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行动指南。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立足职责,发挥政策优势,稳步推进“两山”转化,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下一步,为适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聚焦重点、优化政策、持续发力,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一要更加注重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是“两山”转化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进入新时代,优美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但我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总体不足。需要在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任务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上,加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统筹实施山水工程、国土绿化等工程项目,提高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
二要更加注重发挥自然资源配置对生态产业提质增效的引导作用。通过自然资源高效配置推动生态产业化,是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可持续路径。当前,自然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对接还不够精准,导致生态产业单一化、同质化较为突出,难以充分实现自然资源综合价值。应积极主动对接市场新需求、新业态,加快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制度,完善相应政策和技术规范,促进自然资源多元价值实现。同时,精准推进生态产业化经营开发,主要是依托洁净水源、适宜气候等特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形成产业新业态和经济新增长点。具体来说,首先,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优势,摸清富硒土壤、优质水体、地质遗迹、地热、矿泉水等特色资源本底,为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要更好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配置引导作用,引导地方生态产业向高端化、复合化和集聚化发展,即利用优质生态产品发展环境敏感型高端产业,如海南陵水凭借海洋天然的低温优势建成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推动自然资源由生产性功能开发向休憩康养、文化传承等多功能复合利用转变,如江苏金庭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立“生态农文旅”模式;促进产业链纵横双向延伸,打造生态产业集群。
三要更加注重“两山”转化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坚持系统观念是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也是推进“两山”转化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两山”转化本质上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林草等各方力量更紧密合作、更深入融合,实现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核算评价、路径探索、制度设计、项目安排等全链条业务同部署、同实施、同见效。同时,应深化“两山”转化重大基础理论、基本关系和核心问题研究,持续开展国内外典型案例特别是蕴含其中的内在运行机理分析,从学理上形成普适性规律认识,增强路径模式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从政策体系上更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